清晨的黄山店,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只见安置小区里一辆灰色的小卡车旁,来来往往的人们,有的人拿着一摞废纸盒,有人拿着一袋塑料瓶、啤酒瓶。
“今天积了几分?”
“您一共多少分了?”
“我准备去换几块肥皂。”
这是什么聊天语言?带着好奇我们走近细瞧。
黄山店村“回收员”用电子秤为村民手里的废纸盒、塑料瓶等称重,再熟练地打开手机微信扫了一下村民拿着的积分卡。
原来是黄山店村基于“晓村务”微信公众号研发“积分制垃圾分类回收”模块,创新“积分奖励”方式,引导和培育村民垃圾分类和保护环境的新风尚。
晓村务
黄山店村是房山区周口店镇西部山区村,村域面积20.2平方公里,有565户、1600口人。2012年“7.21”特大洪灾后,黄山店村实施避险搬迁工程,村民搬进了安置楼,生活水平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村民搬进了舒适漂亮的安置小区,但安置小区垃圾分类却一直是让村书记张进刚倍感头疼的问题。
经过多次沟通,2020年5月“积分制垃圾分类回收”模块正式上线试运行。50来岁的付玉合担任黄山店村“回收员”工作,每周二、四、六是他定点回收的“工作日”。
应用模式
“积分制垃圾分类回收”采用移动互联网、RFID等信息技术,面向村委会、清运回收员、村民、乡村小超市(小卖部)等多方应用,通过积分奖励与兑换体系,实现由村委会组织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多方受益的乡村垃圾分类回收长效机制。
数字化垃圾分类回收流程示意图
1、提升用户覆盖面
“积分制垃圾分类回收”模块使用简单,容易上手。
针对乡村老年人居多,尤其垃圾分类和回收大多数是由家里老年人完成,但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并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甚至还有一部分老年人没有或不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小工具采用“实体卡+云端积分账户”的方式。
由村委会为村民每户家庭发放“晓村务”积分卡一张,积分卡与家庭成员的手机账户进行绑定,村民用手机完成“晓村务”微信公众号的注册及信息关联,积分卡上印有二维码,村民持卡片获取积分奖励和积分消费,还可查看积分余额、奖励记录、消费记录等明细账单。
2、形成管理互利闭环
村民、垃圾回收人员进行垃圾回收皆可通过积分卡上扫二维码形式获取相应积分,垃圾正确分类奖励1个积分,可回收垃圾按市场价格奖励等值积分,回收物品由村委会统一销售给回收站。
村民所得积分可以累积到指定的超市或本村小卖店换购相关礼品或者相关生活用品,小卖部积分按1分=0.1元的方式,定期与村委会进行结算。大大提高了村民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积极参与程度,从中得到实惠,超市或小卖店也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增加收入。
初步成效
“积分制垃圾分类回收”小工具运行仅1个月,村里发出去1.2万多积分,发放“晓村务”积分卡321张,村民参与率72%。
村委会将废品卖给回收站,变废为宝,收回1300多元,覆盖了所有村民的积分奖励成本,村委会也给回收员另发放补贴1200元。
随着积分制模式的持续运营,更多的村民也逐渐参与进来,预计半年以后,回收员的工资可以从废品回收的效益中产生,不再需要村委会来承担,持续运营的资金投入可基本忽略不计。
另外,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数据,包括垃圾的数量、种类、变化情况等,有利于村委会对垃圾分类回收进行精细化的管理。
现在村内堆积的纸壳、塑料瓶清扫一空,环境好了,也消除了安全隐患。
积分制调动了村民的参与热情,保持卫生整洁不知不觉变成村民们的自觉行为,大家还会互相监督,相互提醒。“积分制垃圾分类回收”小工具就这样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村民的生活方式,也慢慢的改变着黄山店村的村容村貌。
黄山店村因地制宜,将垃圾分类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研发“积分制垃圾分类回收”小工具,助力提升了精细化管理,提高了村民垃圾分类的社会参与度和正确投放率,积极探索了垃圾分类回收的“乡村模式”。(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北京守朴科技有限公司)